「記者陳嵐/成都報導」今(27)日,ㄧ場別開生面的活動~你好,這就是成都,在成都新明電影院舉辦,他們是來自兩岸兩所學校的學童,其中來自台北東園國小的嘉賓有19位七年級與六年級學生和6位師長含校長以及台北市議員秦慧珠、成都高新雲芯學校學童18位,受邀参加此次活動,兩岸學童共37位7天共襄盛舉,在成都譜寫出兩岸學童無數的感人故事。
成都媽媽文子表示:台灣兒子紘諒到家的第一天,已經是晚上8點30了,爺爺奶奶也早早來到我們家,一見面就噓寒問暖,就像是等待了許久未見的孫子一樣,來家的第三天,我打算親手做一餐,下班接到兩個孩子到家已經6點過了,因爲有道菜是糖醋排骨,花的時間可能就會比較長一些,於是一進屋我就開始準備晚餐,台灣兒子紘諒也跟着我進了廚房,幫我打下手,同時還自己獨立完成了一個湯菜。好喜歡這種溫馨的感覺呀!今天舉行了結營儀式,在電影院裡面展開了“一人一半”微拍秀,本來我計畫跟爸爸一起去參加活動,但是我們家小兒子聽說來看紘諒哥哥出演的電影,非要和我們一起去,在活動尾聲,主持人說明天寶島台灣的小朋友就要返回了,突然就沉默不作聲,他問我:“爲什麼哥哥就不能留在我們家?,他可以在這裡上學呀?和我們一起生活呀?”我告訴他,哥哥也想爸爸媽媽了。他突然地哇哇大哭起來,說:“那如果我想哥哥了怎麼辦呢?”看他那小可憐的樣子,我只能趕緊帶他去找紘諒哥哥。雖然紘諒來我們家就有短短一周時間,但在一周時間裏我們家的歡樂翻倍,幸福也翻倍。我也期盼與紘諒的下次團聚,更希望下次的團聚是我們兩家人的團聚。這次經歷不僅是孩子們難忘,就是我的兩岸家庭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採訪中,這七天的種種畫面,兩岸普通家庭的美好,讓記者感動的數度哽咽落淚。
成都媽媽王美玲表示:共事過的同事有台灣人,給我的感覺親和、可愛與禮貌是之前同事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台灣的日月潭,台北的故宮博物院等都是我想去的地方。這次與台灣女兒的7天相處,讓我看到了他們的親和禮貌是刻在骨子裡的。
台灣女兒對於明天的分別,也很是不捨,晚上久久不能入睡,一直不停的跟我們聊天,聊著下次有機會帶爸爸媽媽再來大陸,再來成都,聊著下次還要去成都沒有逛到過的地方,沒吃過的小吃,說一週的時間太短暫了,還不想回去。
國小陳毓卿校長表示:在七天活動中,讓我深刻覺察「成都」這「天府之國」名不虛傳,一定要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感受到這裡人情濃、發展快、物產豐,處處溫馨的蓉城風貌。
陳毓卿校長還說:尤其以「都江堰」有兩千年的世界遺址,竟然還在繼續運轉,灌溉成都平原,造福成都人民,讓我大開眼界,真是世界工程的奇觀。這次活動也透過高新云芯小學親師生的照顧與學習交流,讓本校學生從天府文化、世園成都、美食成都與熊貓成都,四個方向進行實地參訪、專題報導與專業拍攝。行前在台灣,每位孩子都認真寫了劇本,有了初步資料調查,來到成都交流就能很快融入學習的範疇了。加上寄宿家庭的幫助,有了更完整的學習體驗與發表成果,留下最完美的微電影紀錄,是本次交流最大的收穫!
四川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機關黨委書記孫樹學在致辭中表示:“非常開心看到兩岸青少年在成都共同度過了愉快充實的難忘時光,對這座城市有了新的認識和感受。通過兩岸學子、兩岸家庭、兩岸學校的深入溝通交流,進一步促進了兩岸的情感融合、文化認同。歡迎更多臺灣同胞來成都走走看看,將自己所見所聞帶回臺灣分享,共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身爲中華民族一員的自豪之情,共同見證四川及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蓬勃活力。” 在首映頒獎禮,也是結營告別時,台灣同學們即將踏上回程。為了銘記這次難忘的相聚,兩岸學子爲自己的小夥伴準備了紀念禮物,互相交換,讓全場感動。兩岸一家親,真是最美好的寓意,我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學校爲兩岸青年學子搭建起交流交往的青春佳話,共續校園友誼。

成都,也被稱爲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宜人的自然風景,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錦繡詩篇,我們將通過兩岸學童的鏡頭,一起尋蹤成都的美好。两岸家庭未来一定會常来常往,在互道珍重、依依惜別中畫下完美句點。